具有
关键词:
近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团队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研团队合作研究的成果,研究揭示了两种不同的解除酶底物抑制的代谢工程策略,构建了高效异源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的细胞工厂。该研究为在细胞工厂消除底物抑制生产高价值化合物研究提供参考。 科研人员以解脂耶氏酵母异源生物合成β-胡萝卜素为例,报道了两种不同的解除酶底物抑制的代谢工程策略。研究首次发现番茄红素环化酶具有底物抑制效应,高浓度的底物番茄红素对该酶有强烈抑制,成为解脂耶氏酵母中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主要瓶颈。第一种策略是针对番茄红素环化酶的蛋白质工程。改良后的突变体Y27R可以完全解除底物抑制并且不降低酶活性,使得β-胡萝卜素产量显著增加且选择性达到98%。第二种策略是建立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酶介导的流量控制器,调控代谢流量,限制番茄红素合成速率,将其浓度控制在抑制水平之下,同时在不触发底物抑制的前提下,确保足够多的代谢流量用于目标化合物合成,获得了与第一种策略相似的β-胡萝卜素滴度和选择性。两种代谢工程策略被证明同等有效地解除了底物抑制,能够高效生产β-胡萝卜素,最终使得β-胡萝卜素的产量达到了39.5克/升。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发现调控大豆类胡萝卜素含量的GmCCD4基因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冯献忠团队通过筛选伽马射线诱变的大豆突变体库,获得4个花色变黄且种子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的gmicc突变体株系。利用构建的图位克隆群体定位到候选基因——GmCCD4,该基因编码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通过降解类胡萝卜素产生β-紫罗兰酮,是类胡萝卜素积累的负调控因子。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最新成果发表于《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揭示了饲草作物苜蓿的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分子调控机制。
武汉科技创新企业领跑者系列活动举行颁奖典礼。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28日讯(记者邓小龙)28日,2017武汉科技创新与创业高峰论坛暨武汉科技创新企业领跑者系列活动举行颁奖典礼,表彰为武汉科技创新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进典型,30家企业及10名个人获奖。 颁奖典礼上,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评“2017武汉科技创新企业领跑者”,中铁科工集团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
关键词:
联系方式
